【展演剧目】《星星之火》

发布: 2017-12-11 15:47:00

   

  演出时间:12月19日、12月20日

  演出地点:无锡宜兴保利大剧院

  演出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剧目介绍: 

  《星星之火》诞生于1950年,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大型歌剧,也是第一部反映东北抗联及抗日战争题材的大型歌剧,原剧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沈阳音乐学院首任院长李劫夫等人作曲,著名剧作家侣朋等编剧。这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经典旋律再次唱响,成为人民艺术审美实践中久演不哀的经典歌剧。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以敬畏审慎的态度探索创新,是对经典最崇高的敬意。

  剧中主要描写东北抗联将士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抗击日本侵略者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塑造了抗联战士李小凤、交通员老李头等英雄形象,热情讴歌了东北抗日联军在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故事,其中著名唱段如《穿过密密的青松林》《火啊火》《我是个穷苦的小姑娘》等在当时广为流传,特别是经典唱段《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由于曲调上口、歌词激动人心,随着演出这首歌成为了大街小巷百姓争相传唱的流行歌曲,至今久唱不衰,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

  2015年,秉承鲁艺光荣传统,弘扬鲁艺精神,学院将这部经典歌剧全新打造,获批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2017年又成功获批滚动资助项目,重新打造的歌剧《星星之火》再次与广大观众见面,这是以重大项目为载体致敬经典的成功实践,是科教融合再现艺术经典的成功实践,是70多年经典作品创编复排的成功实践,是“以人民为中心”音乐创作导向的成功实践。

  院团介绍:

  沈阳音乐学院肇始于1938年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倡导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艺术学院,毛泽东亲笔题写了“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抗日战争胜利后,学院由延安迁至东北,1949年更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1953年在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音乐专科学校,1958年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首任院长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李劫夫。现任院长季惠斌,学院办学目标是“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一流音乐院校”。

  建院以来,学院始终以繁荣民族音乐文化、服务人民为己任,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均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音乐、舞蹈人才,创作了《黄河大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我和我的祖国》等大批极富社会影响力的音乐作品,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和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代“沈音人”的共同努力,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艺术实践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